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實施交流教學
一、對話式交流
教學對話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的基礎上,教師——學生——課本(教材)之間的三維談話。以前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先設計幾個問題,一問一答,這只是傳統(tǒng)的問答式教學,是學生被動的參與。真正的對話是通過預習、自學等形式來實現學生與教材知識內容的第一回對話(感知);學生的學習心得、體會、疑問以及對知識的理解、把握、形成等,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分組交流、訴說與傾聽來完成第二次對話(感性);集小組成員的共識,在教師引導參與下,進行大課堂的交流,形成完整的、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并應用于實踐,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這是第三次對話(理性);最后對知識進行鞏固與訓練,既是對教學活動效果的檢查、驗證,又是教師與學生間的應用問題上交流教師對不同情況進行輔導,這是第四次對話(實踐)。
二、質疑式交流
所謂質疑,就是提出疑難問題來討論。有一位著名數學家曾經說過:“問題是數學的核心”,主張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出一系列的 “設疑——問疑——解疑”。通過呈現誘導因素,出示正反的例證,提出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起認知沖突,啟動思維機制,激發(fā)情感因素,從而進行探討、交流。這里的質疑有教師提問、學生提問,有情境設疑、操作設疑、懸念設疑,有定向疑問、發(fā)散疑問等等。
例如,在講到有理數的意義和分類時,讓學生討論:
1、“0”是不是有理數?
2、“0”有什么具體意義,你能舉例說明嗎?
3、“0”有符號嗎(性質符號),為什么?
……
三、發(fā)現式交流
即在教學中,經過閱讀、理解、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別人一時沒有看到的事物或規(guī)律(新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等)。因為每個人對事物的認識不同,角度不同,理解掌握知識的層次不同,所以發(fā)現的東西也不同。
例如,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0”,問學生這是什么?結果很多,有數字“0”,圖形圓,表示一個湖,表示一點水,表示十五的月亮 ……雖然有些東西與當時教學內容沒有多大關連,但我們不能扼殺學生的發(fā)現,應讓他們展開豐富的想象。通過這種交流,展示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思維過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這種交流形式在導入新課、發(fā)現問題、揭示規(guī)律等方面經常用到。
四、比較式交流
有比較才能鑒別,才能知道認識事物的異同。當數學的解題方法、思路、結果不同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比較比較,看哪種更科學、更合理、更準確、更簡便。通過比較,能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數學知識、技能、思想與方法。這種交流要讓學生自己主動與別人交流,自我反省,從中有所感悟。
例如,在講解“實數定義有理數與無理數”時,根據對一些數的觀察、分析、比較,學生得到:(1)整數是有理數,分數是有理數;(2)有些小數是有理數,但有些小數是無理數;(3)有些帶根號的數是無理數;(4)有些帶根號的數是有理數……
針對上述這些判斷,再進行討論交流,通過比較、抽象、概括,最后準確地給有理數與無理數下定義。
五、實驗操作交流
即為了檢驗某些數學理論、思想、方法、規(guī)律或假設,而進行某種實踐操作或演示活動。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來獲取知識的結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例如,講解“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老師讓每個人課前準備一個三角形紙片,課堂上教師便提出:三角形三個內角和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推算出來的?帶著兩個問題,學生分組實驗,結果有以下幾種操作方法:
1、用量角器分別量出三個角的度數相加。
2、把三個角撕(剪)下,拼成一個大角。
3、用三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四邊形,其中一個是三個角拼成的平角。
4、用特殊的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拼,也能得到平角。
5、用角平移或旋轉法得到平角。
……
通過同學們的親身實驗、體驗,最后得出這公理,并真正掌握這一公理的推理過程。
六、點評式交流
教師或學生針對學生學習的觀點、方法及掌握知識全面性、系統(tǒng)性、科學性以及其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作出一個激勵性的評價,對存在的問題或不足給予點撥。點評式的交流,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呵護學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結合學生的個性心理,有的可以課后單獨交流,有些可以在班上集體點評,但是不能用全盤否定的方式或過激的言語對待學生,以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交流是全員的,是我們合作學習、溝通感情的橋梁。只有每個參與者都坦誠相交,我們的交流才能成功,才能真正意義上的走進課堂,走進你——我——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