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眾所周知,科技社會高度發(fā)展,瞬息萬變。未來社會的特征決定了人們不僅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更需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自學能力不再是對個別學習佼佼者的要求,而要成為每個人在未來社會生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是指多方面的能力。作為一個數學教師,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本文著重談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如何教給學生學習的本領,即如何教給學生去打開科學知識寶庫的“金鑰匙”——自學能力。所謂自學能力,是指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進而去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包括會讀書、善觀察、勤思考等能力。
培養(yǎng)數學自學能力,應以閱讀數學課本為主。因為課本是知識的源泉,是基本訓練的依據。若學生不閱讀課本,則很難學好數學,更談不上提高質量。下面僅就中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談談我的做法。
一、強調閱讀課文的重要性,使學生從思想上重視閱讀課文
初一學生年齡小,基于小學的學習習慣,常認為學習數學就是做作業(yè),數學課本只是起著“習題集”的作用,因此,從初一到初三,數學教師應該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需要一個過程。剛開始時,教師可領讀重要的詞句,如從定義、公式、定理、公理等入手;其次出一些問答題,讓學生看完這些重要詞句后,再回答問題。因為看課文,其目的也是要弄清每一概念的含義、定理的內容和證明的過程、公式的來龍去脈以及它們的應用。數學語言十分精練,只有認真閱讀課本,仔細揣摩每一句話的含義,才能準確地理解每一個概念、法則、定理。如平行線的定義:在同一平面內,兩條不相交的直線叫做平行線。若漏掉“在同一平面內”這一要點,即使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也不一定平行。比如:房梁和一些柱子的位置關系,立交橋的位置關系,空中高壓線的位置關系,就是不相交也不平行的情況。
二、帶著問題閱讀,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到了初一下學期,可提出課前要求,要求學生課前搞好預習。教師要有目的地指定內容,布置思考題,讓學生帶著要解決的問題去預習。上課前,或檢查學生對這些問題的理解情況,或由學生討論這些問題,然后教師可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點作必要的強調、補充和歸納。
布置給學生預習的內容份量要從少到多,先只布置預習一課時的教材。到初二可增加到預習一小節(jié)教材,再擴大到預習一個單元教材。到了初三,要求學生可在一定范圍內閱讀有關參考書,多方面涉取內容豐富的知識養(yǎng)分。
三、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對教材中的概念、定義、定理、公式等進行自讀自悟,要求學生讀懂定義的內涵和外延,讀懂定義的關鍵字詞,想通概念定義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解答,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習慣。
教學生理解概念。要弄清概念的含義,要會敘述,會舉例,會判斷;教學例題時,要教學生思索解題的思想和重要步驟;教學法則和定理時,要分清條件(題設)和結論,看完后,盡量用圖形或數學式子表示出來;如線段中點的三種表達形式:文字敘述是,線段上分線段成兩條相等線段的點,叫做這條線段的中點。幾何圖形是:
符號表示:⑴ C為AB 的中點⑵ C 在 AB 上,且AC=CB ⑶ AC=CB=1/2AB ⑷AB=2AC=2CB。教讀小結時,教學生歸納教材的方法;教讀教材時,教學生分析、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找出關鍵部分、關鍵詞句,指出讀數學書必須做到讀、想、寫、練結合。
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抓住教材的主要矛盾和內在聯(lián)系,研究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要根據學生在讀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認真思索,研究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和教學方法,做到胸中有數,然后才到課堂上授課或指導學生讀書。要減少課內講解時間,嚴格控制課外學生作業(yè)量,不搞頻繁測驗,不搞“題海戰(zhàn)術”和“圍題戰(zhàn)術”。自學要求不宜過高過急,保證學生在課外有必要的時間來自學鉆研課文。大膽放手,積極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習者只有通過自身的努力,經過認真的思索和親自實踐,才能獲取和掌握知識。參考文獻:
1.2000 年頒布的《新課程標準》
2.初中數學《教學大綱》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