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峰林下桃花源
作者:劉忠娥
多年前,與一位剛認識的先生聊旅行,他說他們不久前自駕去了一趟云貴,印象很深的是一個叫萬峰林的地方,山很有特色。從此我記住了那個地方。
這次在一長段時間的降雨后,我準備去貴州看水量充沛的黃果樹瀑布。規(guī)劃路線時,萬峰林卻是第一個從我的儲備庫里冒出來的地方,也是我的貴州之行首站。我的路線是從西至東。萬峰林在興義,那是貴州最西南的一個市,挨著云南的羅平縣。
萬峰林下是一片平整的田地
大巴從貴陽出發(fā),一路南行,感覺整個貴州就長在一片翠得能滴出綠汁的山腰上。路像一根線,串著一個一個的隧道和一座一座的高架橋。城市與村莊都在路的下面,也就是山底。雖是一整片山,但山的海拔并不是太高,不是青藏高原的那種聳峻,也不是廣西桂林的那種尖峭。它不像其他地方的山那樣連綿不斷,而是一座座山丘從平地上拔地而起,個頭差不多。這里的山長得比較整齊,比較柔和,像這里的人:低調(diào)、平實、質(zhì)樸?爝M入興義時,眼前突然浮出一片高低相近的山來。山都相對獨立,上下體積相差不大,看上去像是一個個“窩窩頭”立在那里。
萬峰林景區(qū)離市區(qū)8公里。參觀萬峰林的景觀車同樣行駛于山腰之上,右邊就是望不到頭的萬千山峰了。峰巒簇擁、萬峰成林。山峰都裹著“綠衣”,玉立于平地,“綠衣”之內(nèi)其實是堅硬的巖石,但一點都看不出。這里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我特別喜歡這里,是在景觀車下到村莊之后,在看到一個仿若傳說中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世外桃源”之后。萬峰之下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平整田地,田里禾苗茁壯、田邊屋舍相鄰,村旁萬物生長、村民勤勞安樂。村民用綠色的普通稻與黑色的糯米稻間種出一個巨大的“福”字鋪在大地上。這里的耕地面積有11442.8畝,真乃福田萬頃!村莊的行道樹是芭蕉,葉如翠蓋,蕉似串鉤。景觀車司機告訴我,熱帶水果里除榴蓮和菠蘿蜜外,其他的水果都能在這里生長得很好。這里建有5000畝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水稻基地、2000畝蔬菜基地、1000余畝特色果園和花卉園?吹贸鰜恚卩l(xiāng)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萬峰林的村民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這是我最愿意看到的景象!
這里的峰林不是村莊的障礙,而是村莊的護佑神。它們給平地與平地之間開著“門”,通著道,村莊與村莊之間無需“愚公移山”,無需開山筑路,卻自然地形成了屋舍相連、道路相通的宜居之處。這里坐落著8個以布依族為主多民族融合的行政村76個村民小組。冬天來了,卻無嚴寒,因為峰林是寒風的屏障,擋住了北來的風;夏日里也無酷暑,因為山腳平曠,風來風往,這里不會悶熱。最神奇的是,在大片的田野中長了一個天然的八卦形“漏斗”。“漏斗”漏什么?漏水!豐沛的雨季到來時,一馬平川的大地上往往會有大水漫灌之虞,而在萬峰林就沒這樣的擔心了,因為地面水一多,便都會從這漏斗處漏掉。漏到哪里?漏到地下河。實際上,這萬峰林下的暗河四通八達,但到底有多少、有多深、有多長、通向哪?則無人知道。有些人家建房時不小心挖到暗河,水就會涌上來,得用水泥石頭墊高來建。
村莊中心建了一個“萬峰林民族文化源”,里面陳列著盤江流域的歷史遺跡與文化史料,敘述著這片土地上兩千多年的社會發(fā)展、名人義士與文化習俗。
興義處于盤江流域,漢代屬駱越。駱越古國曾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明,其稻作文化、棉紡織文化、冶煉制造等文化對中華文明、東南亞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兩次來興義考察,寫下了《盤江考》,論述盤江的源頭,提出盤江流域需要“改土歸流”(即明清時期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實行的廢除土司制度、使原土司地區(qū)的地方行政與內(nèi)地趨于一致的一種政治措施)。對于興義的山,徐霞客是用“逼聳見奇”來形容的。他在游記中感嘆:“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處峰成林!”2005年,萬峰林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選美中國”專家委員會評為“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
景觀車在一戶人家門前停下,一位年老的乘客下了車。司機說,這位乘客是這里的村民,因為誤了公交車,所以就乘景觀車回家了。萬峰林有老年證的村民都有一張交通卡,每年只要花360元就可以憑卡坐一年的公交車從村莊到市區(qū)。這項政策真好!在貴州每次坐公交車時,我都會看到很多老年人刷老年卡上車,學(xué)生們則刷學(xué)生卡乘車。
離開興義前往黃果樹時,汽車出發(fā)沒多久,天就開始下雨。這時,我覺得貴州像是玉帝老爺?shù)挠欧,稍下一點雨,霧氣就蒸騰,云煙飄渺,似乎雨就是蒸煮食物的燃料。雨一下,大地便開始“架鍋開蒸”,一片氤氳,美不勝收。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