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魔女电影,性欧美暴力猛交xxxxx高清,婷婷激情五月综合,国产黄色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河源新聞網(wǎng)由河源晚報社主辦!新聞網(wǎng)旗下: 在線數(shù)字報 | 新少年
當前位置:河源新聞網(wǎng) >> 資訊 > 文化 > 閱讀新聞

九月九禾蜂繞著瓦檐口

金秋時節(jié)的絲絲涼風,和著 空中飄零的片片黃葉,昭示涼爽 秋天的姍姍到來。每個九月的 到來,總會觸動我心底里那綿綿 的記憶:“九月九,禾蜂繞著瓦檐 口……”朗朗的童謠帶我回到了 那難忘的童年時光。

小時候在農(nóng)村居住的是泥磚 木梁結(jié)構(gòu)的土瓦房,瓦房屋頂都 是用彎彎的瓦片正反方向從屋頂 一直層疊到屋檐,就會留下有一 定空隙的瓦檐口,成為麻雀、老鼠 以及禾蜂等結(jié)窩的好去處。那時 候住著泥磚瓦房,穿的是破舊衣 服,吃的是紅薯雜糧,生活條件雖 然簡陋艱苦,但卻有我最快樂的 童年時光,貧困的生活中有父母 親無私的寵愛陪伴,有小伙伴們 一起玩耍的許多童年趣事。那時 候房前屋后都種著水稻、花生、紅 薯等農(nóng)作物,屋門前有一條清澈 的小溪流,水流一年四季都不會 斷流,是我小時候和村里小伙伴 們戲水玩耍、捕魚撈蝦的歡樂場 所。屋后山上草叢里或溪水畔的 菜園籬笆里,每到盛夏時節(jié)我們 去摘山稔子等野果時總會不期遇 到禾蜂(即黃蜂)的窩,對于禾蜂 人們可是說是又愛又怕,因為禾 蜂蛹可以做成最美味的美食,但 是大禾蜂又帶有毒刺會蟄人,如 果不小心被它蜇中臉龐或手臂, 很快就會腫起一個紅紅的小包, 又痛又癢,會很難受好幾天。于 是上山抓禾蜂、搗禾蜂窩就成了 當時小伙伴們最刺激最冒險的游 戲活動。曾記得當年和幾個小伙 伴一起去搗一個藏在山后油茶樹 下的一處大禾蜂窩,為了取得蜂 窩里那美味的雪白蜂蛹,我們冒 著被蜇著的危險,幾個小伙伴用 事先準備好的小竹竿輪流去捅那 圓盤狀的馬蜂窩,結(jié)果每個人額 頭、臉上、手臂都被禾蜂蜇了好幾 個紅腫的包包。老人們告誡說的 “不要捅馬蜂窩”原來真是有一定 道理的,可惜年少淘氣的我們根 本沒有去理會。經(jīng)過一陣子的搗 鼓,小伙伴們終于把馬蜂窩捅了 下來,大家顧不得被蜂蜇的疼痛 和頭頂上嗡嗡亂飛的禾蜂追逐, 只顧著心急火燎地用竹竿挑起蜂 窩往曬谷場旁邊的空地上跑,然 后點起柴火將禾蜂窩丟進火堆 里,約兩三分鐘后,就可以聞到焦 香的鮮味,大家七手八腳將烤得 焦黃色的蜂窩從火堆里扒出來, 挑出烤得已變成焦黃色的蜂蛹忙 不迭地往嘴里塞,又甜又香的美 味讓我們早就忘記了蜂蜇的痛 苦,每個人的嘴邊和臉上都沾著 黑黑的火灰,這時候大家就會一 邊搶著吃一邊相互指著取笑誰誰 變成了“花臉貓”,美味的烤蜂蛹 和歡樂的嬉笑聲成為童年最難忘 的時光。

待到農(nóng)歷九月初的時候,就 會陸續(xù)有三三兩兩的大禾蜂在房 子的瓦檐口嗡嗡地飛來飛去。“九 月九,禾蜂繞著瓦檐口……”的朗 朗童謠便會從古老的磚瓦圍龍屋 廳堂里飄出。到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 當天更是禾蜂聚集瓦檐口的高峰 期,從天大亮開始就有成群成群 的禾蜂繞著房屋瓦檐口嗡嗡嗡地 飛來飛去,時不時的就會有相互 斗架的禾蜂從瓦檐口掉下來,成 為公雞們的天降美味,也是小伙 伴們手到擒來的“寵物小玩具”,這 時候小伙伴們就會“各顯神通”,有 的用兩片削薄的竹片去夾住禾蜂, 有的用母親縫補衣服的針線去綁 住禾蜂,而我就會用父親教我的水 稻秸稈方法抓禾蜂,就是事先找到 粗壯一點干燥的水稻秸稈,利用稻 稈空心的內(nèi)稈撕開一個小口子,以 “拉套筒”的方式迅速綁住掉在地 上的禾蜂細腰或者翅膀,又快又準 又不怕禾蜂蜇手,因為稻稈有10 多厘米長。然后帶著綁住的禾蜂 與小伙伴們一起繞著曬谷場或者 圍龍屋內(nèi)的上下廳堂來回地飛跑 著、歡呼著、嬉鬧著、比較著誰抓的 禾蜂個體最大,誰抓的禾蜂飛得更 久,歡樂的笑聲久久回蕩在那古 老的圍龍屋中。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遠 離家鄉(xiāng)的我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 早已慢慢淡忘了來路上許許多多 的風景,曾經(jīng)教我很多日常生活 小技巧的老父親也已長眠在老家 屋后山上。當又一個重陽節(jié)到來 時,“九月九,禾蜂繞著瓦檐口 ……”的童謠再次在我耳邊響 起。我懷念那帶給我無窮歡樂的 童年生活,懷念從小就言傳身教 我踏實做人、認真做事的老父親, 懷念在農(nóng)村無憂無慮成長的美好 時光。每次跨過故鄉(xiāng)那座古老的 石拱橋時,我都會想起“九月九繞 著瓦檐口”的禾蜂。

作者:朱偉亮






上一篇:相思重陽節(jié)
下一篇:父親捎來一片秋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更多 >>

熱度排行

關(guān)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案例展示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quán)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