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涼舊事
舊時納涼,是要搭涼棚的。涼棚很簡易,埋下四根木樁,頂上用木棍做成四根橫梁,橫梁上鋪些蘆葦、樹枝,能夠擋陽光即可?蓜e小看這簡易的涼棚,在沒有電風(fēng)扇沒有空調(diào)的夏日,每一家中午都在涼棚里度過,吃午飯、睡午覺,或者聚幾位牌友,玩上一會,都離不開涼棚。在我的家鄉(xiāng),一般夏收農(nóng)忙之前,就會把涼棚搭好,一直使用到秋收結(jié)束天氣轉(zhuǎn)涼為止。涼棚選擇搭在大樹附近,為的是借用樹蔭,但又不能偷懶使用樹木作樁,大樹因為有樹冠,刮風(fēng)時容易搖晃,會讓涼棚倒塌,而光禿禿的木樁就沒有這點顧慮。涼棚簡易,但絕不是想象中那樣簡陋破敗,人們會在木樁旁種上絲瓜扁豆,綠色的藤蔓很快爬到?jīng)雠镯斏,看上去賞心悅目,還能給人帶來新鮮的果實,實在是一舉兩得。
三伏天最熱,納涼離不開井水。不管桃梨西紅柿,還是黃瓜西瓜,都會泡在井水里,沒有用過電冰箱的村人,靠井水起到冰鎮(zhèn)的效果。天熱口渴,井水可以直接飲用,涼冰冰的,立馬讓人頭腦清醒,汗水盡去。講究的人不喝生水,就倒一碗開水,連碗放到井水里,不一會就涼了,喝起來也很痛快。夏天最熱的是做飯的主婦們,在熱氣騰騰的廚房里忙碌,不一會滿臉是汗,她們往往脖子上搭一條毛巾,過會到井水里淘一淘,再往臉上抹一把,又投入到辛苦的工作中。如果有誰生了痱子,也不必用痱子粉花露水,只要堅持用井水洗澡,幾天就能痊愈。
納涼離不開扇子,蒲扇草扇芭蕉扇都有,幾乎人手一把。每年端午節(jié)前后,母親把家中扇子拿出來,如果壞了邊的,就用布條沿著邊緣縫上,可以繼續(xù)使用。我最喜歡芭蕉扇,光潔亮麗,結(jié)實耐用,那年看了《水滸傳》,歪歪斜斜地在扇面寫上白勝吟唱的那首詩,“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nóng)夫心內(nèi)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字雖不美,自己卻寶貝得不得了,倍加珍惜,足足用了三四年。當然,公子王孫所用的紙扇,在村人當中是不用的,那個雖然看上去漂亮精致,但扇幾下就壞了,實在中看不中用。
納涼在晚上最熱鬧,有時全村人聚在一起。有的帶著涼床,有的帶著板門,有的索性只帶席子鋪地上即可,最不濟,也會帶上一條長凳,既可以坐,也可以躺,方便適用。大家聚集在一起一邊乘涼一邊聊天,從田間收成聊到國家大事,想說啥就說啥,恬靜自由,其樂融融。當然,孩子們最喜歡聽大人講故事,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起伏或慨嘆或驚訝或欽佩或向往,早已經(jīng)把夏夜的炎熱忘得干干凈凈。如今雖說生活條件好了,有電風(fēng)扇有空調(diào),炎夏再不像舊時那樣難熬。但在密封的空調(diào)房間里,看不到深邃的夜空,看不到相熟的相鄰,總讓人心中有絲絲缺憾。
作者:謝觀榮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