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篇與警示錄 讀長篇散文《娘》得到的啟示
■王必勝
在同類題材散文創(chuàng)作中,彭學明的長篇散文《娘》具有特別的意義。它寫的是愛與被愛,是母性的偉大堅韌與后輩的不孝之悔。說它是一種大散文寫作,不只是體量大,重要的是,在林林總總的親情散文中,它寫得情感汪洋,筆力恣肆,思路奔放,故事曲折,一唱三嘆,發(fā)人深思。避免了那種清淺低回,甜蜜的濫情,單向度雷同化的書寫。散文是描寫人的基本情感,表達公共情愫的自由文體,當下親情散文或者母愛散文,缺少的就是思想張力和情感深度,缺少思想的交流和精神的關照,《娘》的出現(xiàn),對親情散文和母愛寫作,或許起了一個范本式的作用。
《娘》的主旨我以為有三點。
第一,深情地表達母愛,是一部對母親、母愛的致敬篇。洋洋40萬字,描寫“娘”的70余年的人生艱辛,經(jīng)歷了4次坎坷婚姻,為了一大家人口,包括繼子女的生活,含辛茹苦卻堅韌大度,無論對兒子親屬,還是與鄰里關系,體現(xiàn)了一個堅強母性的無私品格。娘身上的母愛之光,真實而渾厚,有著湘西苗族女性特有的品質,又是普通勞動者所經(jīng)歷的人生歷程。娘的形象,是當代母親的“共名”,所以,引發(fā)了廣大讀者的共鳴。這是一部獻給天下母愛的致敬之作。
第二,是一部兒女懺悔錄,也展示了為尋找娘,“我”的人性復歸過程。母親是一個崇高的字眼,兒子的生命是娘給予,兒子的成長也為娘牽掛。無論生活多么艱辛,人生多么復雜,有娘的日子是最幸福的。作者形容娘是一只“無腳鳥”,為了兒女,無私奉獻,“飛了一輩子沒有停歇,也不肯停歇”。然而,“我”卻沒有善待好娘,因為貧窮,因為生活瑣事,多次傷娘的自尊心。但是,兒子的傷害卻受到娘的寬囿,只是在娘過世之后,才有了相當?shù)淖载。他椎心泣血地反思,竭盡全力地找尋娘的老家和親人。作者說,回憶娘,描寫娘,是毫不留情地拷問自己的靈魂與良心的過程。寫完之后,留給讀者的是那份滲透著血淚的懺悔之情。
第三,描寫了后輩人對長輩的孝道愛心,行孝要早,以免有“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悔疚,是一份孝心警示錄。這一點很重要,也有現(xiàn)實意義。作品多次寫道,當母親健在的時候,應該如何去呵護、愛待,表達真正的孝心,不只是物質的,更多是精神上的關愛、情感的交流。在習焉不察的母愛氛圍中,在生活的平凡日常,最容易忽略的是那份平常而偉大的母愛。作者以他刻骨銘心的體驗,吁請?zhí)煜聝号,關心父輩,“善待娘親”,真心懂得娘的愛心,明白母愛的真義。
彭學明是散文高手,他熟練地運用不同文學體裁觸類旁通的效果,將這部大散文寫得沉實而不沉郁,凝重而不滯重,故事啟承轉合,一氣呵成。除了情感高昂飽滿外,語言也講究,細節(jié)多感人和引人入勝的敘述,舉一反三的哲理思考,在激昂的情感抒發(fā)中,寫出了行孝敬老的當下意義。親情散文多寫陳年瑣事,自炫家門榮光,而《娘》是從自己解剖不孝之情,為逝去的母愛,為自己人性的復歸、靈魂的安妥,尋找作為晚輩的責任。為母愛這普世性的情感和曾經(jīng)被自己冷落了的孝心,作了一個文學的理性的梳理,所以感動和影響了不少讀者,成為一時的文學話題。
書中還有許多斑斕風景和人文風情。比如,湘西土家人的風習、幾十年社會變化之于閉塞的農耕文化的影響、家族宗法與人情倫理的矛盾等等,都在書寫中有生動地展現(xiàn)。寫作的收放自如,前后照應,峰回路轉,無疑增加了閱讀效果。
也許,彭學明情感太過用力、昂揚、猛烈,寫人寫事,有的地方人物的性格有點過,事件生動不免有巧合之嫌。魯迅說過,人在激情太濃時,不宜作詩,“否則鋒芒太露,能把詩美殺掉”。再是,從7萬字到40萬言的增補本,如何避免重復,也是要注意的。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