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飯甑飯
去年中秋回老家,恰逢村中的宗親辦喜事,在家中宴請賓客。那天,我作為客人,又一次吃上了久違的飯甑飯。這,讓我憶起了童年時代與奶奶一起做飯甑飯的情景,整個制作過程至今仍記憶猶新。
小時候的暑假,多數(shù)勞動力都趁著早晨涼快早早地出去干活了,剩下的老人和小孩,便在家做飯。那時候,我和七十多歲的奶奶就是我們家的“伙夫”,廚房里的事,基本都被我們?nèi),其中每天早上做飯甑飯是我印象最深的?/p>
每天早晨,必然要做的事是燒水撈飯。奶奶先往鐵鍋里放半鍋水,蓋上木鍋蓋,囑咐我燒火,燒至鍋蓋冒氣就叫她,說完就出去了。我接受任務后便開始生火,劃一根火柴,火苗便在火堂里笑開了,我一掇一掇地把柴草不斷往火堂里塞,大概十幾分鐘,鍋蓋周邊便悠悠地吐出霧氣,活像一個大煙囪,水開了。奶奶聽到我的叫喊聲,腰胯下夾著個簸籮(里面裝著幾升米)進來,打開鍋蓋,把米倒入霧氣沖天的水中,不斷攪拌著鍋里的米,生怕米粘鍋燒糊了。我配合著繼續(xù)不停地燒火,直至米變透明,鍋里的水也已呈白色,變成“粥水”,這時,奶奶就向我揮手示意;。然后,奶奶伸手拿下墻上掛著的撈箕(一種竹織的撈飯專用工具),把半生不熟的飯撈起,我們管這種半生不熟的飯叫“生芯飯”,有時餓了會把生芯飯揉成飯團,拿在手里吃。撈起來的生芯飯瀝水后倒入飯甑(木制蒸飯工具),這個時候,時常會把番薯、番薯角,或豆豉、咸魚等要蒸的食物一起放入飯甑,蓋上飯甑蓋。接著把鍋里的粥水舀起倒入裝豬食的桶里,把鍋刷洗干凈,往鍋里倒入兩勺干凈的水,把飯甑端進鍋里,把水加至沒過飯甑腳約5 厘米,奶奶又叫我繼續(xù)燒火,她又出去忙活了。
大概二十分鐘,飯甑蓋子周邊便冒出幾縷白霧,我牢牢地記得奶奶說,要霧氣騰騰,飯甑像個蒸氣機似的,濃濃的霧氣噴十五分鐘左右,基本從外面看不見甑腳水的時候飯才熟。所以,我盡管臉蛋已被火苗熏得發(fā)燙,盡管坐在灶前很久已腰酸背痛,盡管小手被柴草割傷有點疼,還是不停地往火灶里給添加燃料,直至看不見剛才浸沒飯甑腳的水,飯熟了之后才;。
在我燒火蒸飯的過程中,奶奶早已把菜洗干凈,切好。待把飯甑從鍋里端出來后,鍋鏟“嘎嘎嘎”地叫幾聲,早飯便煮好了。等出門干活的爸爸媽媽和哥哥一回來就可以開飯了。
那時候,煮早飯是一日三餐中花時間最多的,因為一天的飯都要在早上做好,中午和晚上把早上做的飯重新蒸熱,再煮點菜就簡單多了,甚至有時實在太忙了還會吃冷飯。
記憶中童年的飯并不好吃,松松的硬硬的,顏色也只是黃中帶白,飯中時常還夾有不想吃卻經(jīng)常吃的番薯角。但,隨著時光的流逝,青少年時期吃過用不銹鋼盆子蒸的飯、電飯鍋煲的飯、也吃過砵仔燉的砵仔飯,而這次重新吃起飯甑飯時,倒覺得飯甑飯比那些飯還好吃,有木香的味道,那是一種特殊的香,甚至讓我懷念起童年時期飯甑里的番薯角飯,懷念起奶奶來了。
作者:凌曉芳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