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首批總共1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掛牌成立
本報訊(記者 謝素嬋)日前,我市首批16 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在紫金縣正式掛牌成立。儀式上,省文化廳副廳長陳杭,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吳善平為傳承基地頒發(fā)牌匾,并為紫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花朝戲傳承基地揭幕。
據悉,此次被列為我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共有16 項,包括市文化館客家古邑山歌臺、源城區(qū)山歌劇、東源縣客家糯米酒傳統(tǒng)釀制技藝、香火龍、畬族藍大將軍出巡,和平縣的凳板龍、拳棍術,龍川縣的雜技、手擎木偶、客家山歌,紫金縣的花朝戲、提線木偶,連平縣的忠信花燈、春牛舞和紙馬舞。據悉,每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將以60 平方米的場所為基地,由當地文化部門組織對應的項目傳承人,在基地通過開班、授藝培養(yǎng)更多傳承人,收集、展示和保護該項目相關資料等形式,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相傳。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